【原标题】升级儿童康复中心服务,推行“邻里护学公交”,成立全区首个励志专门学校……创建儿童友好城市 南宁市按下“加速键”
“邻里护学公交”不仅改善学生出行体验而且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否安全 、健康、快乐成长 ,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 。那么,南宁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制定施行了哪些政策、方案与举措?家长又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邕城给予孩子的善意与温暖呢 ?
就此,记者近日走访了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附属托育幼儿园等,了解到南宁市围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 、权利保障友好 、成长空间友好 、发展环境友好5个方面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为打造“体系完整、理念先进、特色鲜明 、品质卓越”的儿童友好城市“南宁样本”所做的努力。
优化政策法规 创设良好发展环境
为规划引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南宁市在编制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时 ,主动融入儿童优先发展理念,将儿童友好纳入教育、卫生、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专项规划 ,实现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
同时,加快印发《南宁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等法规政策。在2023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积极创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在南宁市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的教育惠民工程 、健康惠民工程及强基惠民工程共有6个项目被列为儿童友好项目。
推行“医育结合” 缓解家长带娃压力
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带娃”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 ,社会托育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南宁市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友好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推动整合基层公共服务阵地 ,建成一批社区普惠托育机构和单位工作场所托育点 ,推行“医育结合”模式 ,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的一系列政策,给儿童创建友好 、完全的托育环境,真正缓解家长带娃压力。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附属托育幼儿园就是南宁市推进公共服务友好的一项惠民举措 。记者来到该幼儿园看到,该幼儿园场地宽阔,各类活动设备设施齐全,幼师们耐心负责 。孩子们有的在室外活动 ,有的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 ,还有的在教室内上科学课、音乐课等,各有所乐 。
推进权利保障 完善儿童福利体系
加强儿童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以及强化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等多项举措不断推进儿童权利保障友好 。
记者走进南宁儿童康复中心,看到医生正通过绘本 、拼装玩具等训练孩子的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 。
“来这里做康复后 ,孩子越来越自信大方 ,我们的经济压力也减轻了不少,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关爱,我们也看到了希望 。”家长莫女士说,在没有来到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前,她每个月要花费1万多元给孩子做康复训练。得知这里有这项公益服务后,她便申请名额,每月费用一下子降至千元以内 ,自2020年开始所有费用更是实现全免 。
南宁儿童康复中心主任韦美宾介绍,康复中心集合医生、康复师 、特教以及心理师等 ,打造了一个跨领域 、跨专业的团队,为特殊儿童提供全面的康复教育服务 。自2021年调整为公益服务I类之后,中心面向社会提供的所有服务均为免费,已服务儿童801人。
优化成长空间 提升服务品质效能
南宁市开通“邻里护学公交”线路,点对点接送,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 ,打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公共空间 。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设施工程大队民警许翔介绍,为了给“邻里护学公交”运行创造平安环境 ,南宁交警在开通专线的学校周边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条件规划了“邻里护学公交”专用停车区,一次可停1~3辆公交车,还在停车区增设了护栏等设施,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截至目前 ,南宁市共开通“邻里护学公交”班线177条 ,惠及74所中小学校。
“邻里护学公交”只是南宁市为儿童创建友好成长空间的举措之一。南宁市还将结合城市更新计划 ,加强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适儿化改造;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提升南宁市图书馆新馆、南宁市少儿图书馆以及各图书馆分馆 、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面向儿童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
推动家教家风建设 传递向上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