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祁发宝 、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为代表的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先进事迹传播,是军队新闻媒体精心组织的一次集中报道。尽管报道规模仅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但其推出后经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二次分享裂变传播后,迅速在全社会引起了舆论聚焦和热议 ,取得了超乎预期的传播效果 。
关键词: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典型宣传;传播效果
2021年2月19日 ,农历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二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解放军报》等媒体集中推出了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先进事迹报道 。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先进事迹传播 ,从文字深度报道、广播报道与电视报道发端后,国防部 、外交部等权威部门随即发声回应 ,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平台迅速跟进,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 。分析此次新闻传播效果,有6个方面的亮点值得关注 :
一、权威发声梯次推进 ,英雄事迹迅速刷屏全网
从此次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先进事迹的传播过程看,媒体在相关信息的释放和舆论应对上预有准备。2月19日,《解放军报》推出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 ,并配发评论《唱响英雄壮歌 奋力强军打赢》,拉开了先进事迹传播的序幕;6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国防时空》栏目推出广播报道《喀喇昆仑写忠诚》 ,央广军事新媒体平台同步转载 ,在9时前后的阅读早高峰形成第一波话题;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 ,先后就军队新闻媒体报道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先进事迹发声回应,推动话题热度稳步上升 ,在当日下午形成第二波舆论热点;19时30分,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报道》栏目公开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 ,经新闻转发和社交媒体平台 、短视频平台推送 ,在阅读晚高峰的双重作用下 ,推动舆论热度于22时达到周期内峰值。
2月20日起,有关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先进事迹传播的舆论热度持续高位运行 ,并于9时阅读早高峰之际达到周期内次峰值。此后一周左右 ,话题舆论热度依然不减,新闻传播“长尾效应”明显 。总体看,此次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先进事迹的传播,按照“纸媒深度报道—官方发言人回应—视频曝光细节—社交媒体扩散传播”的模式 ,层次递进、密集推出卫国戍边英雄群体感人事迹,形成了全网刷屏和全民聚焦。微信后台数据显示,仅2月19日6时至2月21日9时,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相关话题全网传播量就超过600万条。
二、网络新媒体二次加速,裂变式传播助推报道持续高热
如果说报纸、广播 、电视等传统媒体拉开了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先进事迹传播的序幕 ,那么真正在全网形成刷屏效应的传播,则来自于微信、微博 、抖音等网络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平台,依托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熟人社交模式”,以图文 、视频等多种形式裂变式传播 ,实现了舆论传播的“二次加速”。
数据显示 ,2月19日6时至2月21日9时 ,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相关文章约3.1万篇 ,累计阅读总量约1.4亿次 。《人民日报》 、新华社、央视新闻、《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多篇文章阅读量突破10万+,首发现场冲突视频的央视军事报道微信公众号甚至达到了40万+。其中,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这段视频 ,还原了喀喇昆仑那场英勇战斗……》的阅读量、在看量双双突破10万+。
微博历来是热点话题传播和形成舆论聚集的主要平台之一。2月19日当天 ,新浪微博率先对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报道》栏目进行直播引流,第一时间将电视报道在微博平台进行转载 ,助推形成舆论热点 。微博实时数据显示,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先进事迹话题在微博平台3天内阅读量达到24.9亿次,并助推“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开”“他们是为我而死”“边境冲突现场十个细节”等12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人民日报新媒体 、共青团中央新媒体等在点赞中认为 ,“这才是微博热搜应有的样子”。
三、视频传播震撼人心,现场画面引起强烈共鸣
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相关话题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网络视频平台同样被广泛传播。特别是边境冲突现场画面首次披露后,震撼人心的现场画面迅速引起了全网受众的共鸣。
微信视频号平台方面,至2月22日24时,包括央视新闻 、环球网 、凤凰卫视在内的主流媒体视频号 、政务机构视频号等累计发布相关视频内容1996条 。“边境冲突现场画面首次披露”一度位列微信视频号热门搜索话题榜首,“边防官兵张开双臂挡住来犯之敌”“边境冲突现场视频”“祁发宝团长怒斥外军”等视频内容浏览量位居前三位。其中,央视新闻发布的边境冲突现场视频点赞量、转发量双双突破10万+。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央视军事、央视新闻、新华每日电讯等账号发布的“边境冲突现场视频”广泛传播 ,其中央视新闻账号相关视频点赞量多达912万 ,新华每日电讯账号相关视频点赞量达到838万 ,其他多个账号点赞量超过400万,均创下新高。